分手吧,我要考哈佛_第24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页 (第2/2页)

挂出来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超过了五百份,这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简历筛查的第一关是谢书尧亲自把关的,她给这些投递简历的研究员提了一个要求——将自己以发表论文的正文全部以附件的形式附在简历后面。

    这个要求就实力劝阻了很多心虚的博士与博士后。

    国内混学术圈的人,谁不知道谢书尧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要是论文里出现了造假,估计谢书尧一眼就看出来了,把这样的简历投递给谢书尧,那不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吗?

    然而,学术不端的人终归只是少数。

    还有人担心自己的文章数量不够,会被谢书尧给刷了下来……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

    谢书尧要求这些人在简历后面附上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确实会看投递简历的人有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文章的分区是在几区,但这并不代表她是‘唯论文主义’的支持者。

    谢书尧知道,有些研究领域就是很难做出成果来,能发表一篇两篇二区的文章都算不错了,有些研究领域特别容易出成果,轻轻松松就能把文章数量堆到十篇以上,还有些研究领域需要浸yin很多年才能琢磨出头绪来,留给博士的三四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出重大的成果……她看这些论文,并不仅仅是看论文的数量,还会透过这些论文看作者的思维是否严谨,逻辑是否完善,是否有紧跟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看这个作者对待科研的态度。

    从接受简历开始,这些人的论文就出现在了谢书尧的电脑上。

    每看完一个人的简历,谢书尧就会根据这个人的综合情况给出一个评分,投递简历的系统上也会实时更新谢书尧给出的分数。

    评分是千分制,有人的得分在九百分之上,还有人的得分只有一二百分。

    有人想不明白谢书尧给出的分数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只有投递简历的那个人知道,谢书尧给每一份简历都回了信,那些得分低的人,回信中都有一句‘数据存疑’。

    这是学术不端的委婉说法。

    有没有‘修饰数据’,论文作者自个儿心里能没点数?这些冒险投递简历的‘壮士’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生怕谢书尧再来个实名批评。

    幸运的是,他们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噩耗传来。

    谢书尧对这些人还是留了一丝余地的,之前在数据里做了手脚,只要后面能够改掉,那就可以把前面犯的错揭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如果执迷不悟,在学术不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谢书尧只能说一声‘不好意思’了。

    她的记性太好了,这些人的名字都在她脑子里留下印象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