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 番外八十七 祝融钦点文武将 十二莲 (第2/5页)
是怀孕。夫妇二人如何不喜?怎见得喜:当是三月不知rou味之喜。夫妇二人亦日日拈香望南朝拜,拜谢嶽君恩赐。 自打马氏怀孕,仁义更是勤劳,屋里屋外诸事一概亲为,就连烧汤洗面,倒净桶之类细小活儿,也不让马氏做,只怕她动了胎气。马氏见丈夫这般体贴,怎不欢喜,真个安心待产。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这一屈指间已经九个来月,正是次年八月十五,马氏高龄生产,却颇为顺利,产下一男。夫妇大喜,因上衡山求赐而孕,遂名‘天赐’。着他夫妇二人细心培植,不觉又至来年中秋,亦是天赐周岁之期。 因马氏许下天赐周岁去衡山还愿之事,怎敢怠慢,偏偏仁义旧疾发作,行动不得,怎能与马氏同去。亏得马氏是个贤妇,安排下仁义几日生活,便打点行装,用个背篓把天赐放在篓中,投水路去了衡山。 马氏到了衡山县,弃舟登岸,胡乱吃了些午餐。到了衡山脚下,但见了些: 丹桂香木村,枫杨渐显红,烟霞长虹远,依稀雁排空。 马氏携了贡品,背了天赐,便拽步登山。可怜马氏毕竟是个妇人,又上了年纪,衡山路陡,况又背上天赐,上来半山亭已然步履为艰,满头大汗,莫想再行动半分。只是叫苦道:“若背得我儿上山,可怜的,我便要断送了这条贱命,怎地好!”没奈何,马氏看看两头无人。把天赐连篓卸了,藏在路边,扒些柴草遮密的盖将起来,乍一看好似一丛茂盛的植被。她觉道妥当了,又想:“天赐虽不能面圣,却也来了衡山,足显了我之诚心。想那嶽君也不会怪我。” 便独携了贡品,迳去祝融峰顶来还愿,少不得虔诚谢恩一番。还愿已毕,终是心系天赐,哪敢久停?匆匆下来半山亭,扒开柴草一看,叫声苦!只剩空空的一只背篓,哪得有天赐的影子?马氏大惊,止不住腮边落泪,一路哭哭啼啼四下来寻,端寻不见。马氏哭喊声不觉引来众多登山游人,一时询问,得知马氏失子,都道:“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孩儿方才周岁,想也走不远?我等帮你来寻他!”也都热起心肠,替马氏来寻天赐。顿时鼎沸了衡山上下。看看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众人寻了这许多工夫,天赐仍无信息,好似他凭空消失了一般。 众人渐渐议论起来,有说是拐子顺便带了去的,又有说是着豺狼叼了去的,断然寻不来了。马氏听说,一头哭倒在地,不肯起身。内中少不得有**式的人物,将马氏好言劝慰一番,问清马氏住址,送至衡山渡口,自掏钱财,替其雇了小舟,叫船家好生照看,连夜送返长沙。只是黑夜行船甚是不便,直至次日中午才至长沙。 马氏只因丢了天赐,哪敢回家,便有投江之念,终因撇不下丈夫而作罢。回来家中,却是这日仁义身子好转,下得床来,正值他在家清清扫扫的做些闲事。见妻子独自归来,观不尽愁容满面,纸般苍白,又不见背上天赐。遂问:“娘子怎生这等憔悴,未知孩子在哪?” 马氏见问,不觉挥泪如雨,心中凄惨,呜呜咽咽的不敢做声。戚惨甚久,方才把失子一事告知仁义。仁义听说,犹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半空倾下雪水来,顿时身子寒了半截。夫妇抱头痛哭,因想夫妻半世潦倒,只得此子,眼下失落,岂有放得下的?真个终日以泪洗面,戚戚惨惨。不觉过了几日,却才消停,马氏只得怨自家大意,不该将天赐放下路边,故有失子这般恨撼。仁义则怨自家身子不争气,去不得衡山做照应。二人各自埋怨一回,又各自劝说一回,总是说自家没福,活该没有后人。 且喜他夫妻看得开,生活渐落得往昔之平淡。不觉又过去四个年头,他夫妇二人俱是年近半百,依旧默默无闻,暂且不表。 单说这年初春时节,南嶽祝融君自天宫赴玉帝生宴归来,一时兴起,立于祝融峰顶,遥观潇湘山色,只见七十二峰重重迭迭,一漂湘水弯弯曲曲,果然美哉。正观看至那峰足嶽麓山处,见其山势有若凤举,或似龙盘。正然贪看,忽一股紫气冲天而起,继而起在半空中化作九条龙腾云远去。 祝融氏见此,吃了一惊,说道:“吾自南方立极,何曾见得这等异象,未知何故也?待我去探个虚实来。”正说间,早到嶽麓山顶,半空中拨开云雾,来看紫气现处有何古怪。只见那麓山脚开着一庄好梅,争相斗艳。那祝融氏原来喜爱梅花,当时一见了,不觉的情乐开怀,心道:“量这园梅花,开的再好,终是不足为异,何来紫气腾空?”正说间,忽见庄园中一对夫妇,正在开设祭坛。把两条长凳高架着一张八仙桌,供着一炉香,旁边幌亮的焚起两支火烛,下边又一张矮桌,列着三杯清茶,并些果品rou类什物,前面供着尊彩纸做的神座,神座前摆列着几束梅花。仔细看那神座上写着;‘南嶽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祝融不觉笑道:“我道世人不敬神明,原来差矣!”遂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化个老者,启开庄门,直至坛前,向那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