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2节 (第2/2页)
了营帐后,脸上便没了笑意,神色颇为阴沉。 眼见着亲兵们七嘴八舌,越说越激动,元思兰终于皱了眉头,冷冷道:“都给我闭嘴!” “这里是什么地方?在边军的地盘上,张口闭口就是杀杀杀!你们要是活腻歪了想送死,直接从脖子上抹一刀便是!” “说什么杀出边关!你们当十万边军是吃闲饭的吗?可汗的八万骑兵都没能打赢边军,现在已落了下风。我们只这区区五百骑兵,出去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亲兵们不甘不愿地闭上嘴。 元思兰的目光在十余个亲兵脸上转了一圈,目光冰冷锐利:“我不想白白送死死得窝囊。”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从现在起,都给我把嘴闭上,不管发生什么事,没我的吩咐,不得轻举妄动!” 亲兵们低头领命。 元思兰面无表情地吩咐众人退下,然后独自躺在床榻上,闭上双目小憩。 …… 当晚,平国公在中军营帐里设宴款待鞑靼太子。有资格赴宴的,皆是军中的高等武将,加起来约有二十余人。 不管众人心中如何盘算,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平国公主动举杯笑道:“军中不宜饮酒,今晚为太子破例,每人可饮三杯。” 元思兰微笑着举杯相和:“第一杯,让我们一同遥敬皇上。” 众人一起冲着京城的方向拱拱手,高呼一声皇上万岁,一同饮下杯中美酒。 平西侯举杯,高声说道:“第二杯酒,敬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远千里来边关,为的是阵前劝降,止息干戈。这份仁厚的胸襟气度,令我等钦佩不已!” 众武将一同举杯。 这个平西侯,看着粗豪,实则一肚子坏水。那份奏折,就是平西侯写的。 元思兰心里冷笑连连,面上神色如常:“平西侯言重了。我的母亲是大楚朝的嫡长公主,我身上也留着天家元氏的血液。鞑靼和大楚年年征战,将士伤亡不计其数,百姓无辜枉死,我心中十分伤怀。” “我亦希望,能略尽绵薄之力。若能如平西侯所言,早日平息止戈,令大楚和鞑靼恢复安宁,我也不虚此行了。” 元思兰身着长袍,一派鞑靼人装扮,却是一口的大楚官话,温文尔雅,气度出众。 哪怕众人心里恨不得元思兰立刻去死,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元思兰确实有过人之处。 饮了第二杯酒后,元思兰起身,神色郑重地举杯:“第三杯酒,敬所有死在边关的将士亡魂。” 说完,将杯中美酒,洒落在地上。 这一手实在漂亮! 平国公和平西侯对视一眼,心里暗暗生凛。 这个元思兰,着实不简单!不说别的,只这份城府,已令人心惊。 贺祈也在席中,就坐在平西侯的下首。元思兰大出风头,贺祈不动声色,连眉头都未动一下。 元思兰忽地看向贺祈,扯了扯嘴角道:“这一路上,辛苦贺校尉了。可惜今晚三杯水酒已毕,我以茶带酒,敬贺校尉一杯。” 贺祈也扯了扯嘴角:“这是末将分内之责,不敢当太子殿下这一声辛苦。倒是这一路上,我有冒失开罪之处,太子殿下宽宏大度,没和末将计较,末将感激在心。” 说完,端起茶杯,将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在场的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武将,元思兰和贺祈之间隐约的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众人都察觉到了几分。 贺凇冲平西侯挑眉相询。 贺祈是因程锦容之事,对元思兰心生芥蒂不满? 平西侯回了个眼神。 没错!心爱的姑娘遭人算计,谁也不能忍! 贺凇略一点头。 懂了! 平国公有些不满地瞥了大舅兄和自家二弟一眼。两人什么时候这么熟稔了? …… 小宴过后,众人散去。 贺祈也站起身来,正要张口告退,平国公张了口:“三郎,你留下,我有话要单独问你。” 贺祈略一迟疑,才张口应下。 这一抹迟疑,看在平国公眼底,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闷火。平国公面色微冷,声音也沉了下来:“怎么?不想和我这个父亲独处说话?” 平国公执掌边军十数年,征战沙场,杀伐果决,语气中带着不自觉的强硬和冷厉。 久远又熟悉的语气,顿时勾起了贺祈深藏心底的不怎么美妙的回忆。 当年,他带着数十个亲兵到了边关。迎接他的,就是这么一张冷漠近乎无情的脸。 贺祈的神色也淡了下来:“父亲误会了。我和父亲十数年未见,有些生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罢了。” 平国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