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7页 (第2/2页)
人数到底有限,不可能像明清那样能召集六千多学子参加考试。 林禹州很现实,他先运营前两届科考,用以打破士族对人才的桎梏,等到人才大爆发时,再图其他。他很庆幸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黄巾残余势力未清,伪朝廷势力肆虐,地方豪强受到打压,甚至有的小世家已经湮灭于战火。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武力手段将某些陈旧的东西碾碎。对他来说,把规矩彻底破坏重新建立,要比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复简单多了。 “会试前一百名,取得进士资格,这个录人比列很高了。” 听到荀攸的话,林禹州点头,“朝廷缺人才,选□□的这一百人,会妥善安排他们的去处。”说完,他将资料打开,指着最后的一段道:“得进士者可参加殿试,殿试是由陛下亲自监考,殿试题目也是由陛下出的。” 荀彧猛地回忆起刘协近日以来废寝忘食地读书,还问了他很多奇怪的问题,如今想想,这些问题全与大汉局势有关,莫非那些问题就是陛下准备的考题? 荀攸瞧见荀彧的神色,就猜到他在想什么,陛下年纪小,心气却高,他是迫切希望自己有几个“天子门生”的,不过如此情况,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激动吧?“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前三甲会打马游街,让天下人皆知,这份荣誉没人能抵挡。” “其他不说,青史留名的事儿,竞争肯定激烈。”读书人都是谁都不服谁的,史上第一个状元,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心知肚明,郭嘉拿折扇敲着手心,“如此,我都想参加科考了。 荀彧和荀攸深以为然,便是一直没说话的蔡邕,都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 林禹州摇了摇头,笑着问道:“奉孝觉得自己会是多少名?” 季盛彦也将目光放到了郭嘉身上,似乎也在期待着他的回答。 郭嘉从来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的回答也没让大家失望:“我若是参加科考,状元之位非我莫属。” 荀彧和荀攸对视了一眼,荀攸毕竟是奔四的帅大叔了,他摆出了一副不跟年轻人一般见识的表情,转头开始跟蔡邕交流起来。荀彧则笑着对郭嘉说道:“好久没有跟奉孝清谈一场了,不如约个时间,让蔡老为我们判裁如何?” 郭嘉兴致起来了,欣然应允。 蔡邕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非常乐意这个差事。可他只乐了一会儿,就转头看向林禹州,“将军,科考虽是一个很好的选才方式,但各个环节还需要仔细斟酌,考题,考官,考生,都不能有任何纰漏。洛阳,并州两地老夫不担心,可其他三地考点的考官,必须多方考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