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8章 番外一百六十六 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2/3页)
的思路,发展的也十分迅速,员工达到了两千人,年产五百多万件服装,产销值突破三个亿,成为鹏城首屈一指的服装企业,也是排在前位的大企业。 鹏城一个优雅的别墅里,遮阳伞下,坐着四个人。 郭峰给闫玉山、林清平、左安志每人斟了一杯咖啡,说道:“真快呀,一转眼三十多年了,我们一个个都老了,玉山都退居二线了。” 闫玉山喝了一口咖啡,说道:“是啊,时光蹉跎,一生就这么度过了。当年我们三个都考上了大学,你因为政审不过,没有上成大学,谁知道,你最后是我们几个里面成就最大的一个。” 林清平叹口气说道:“是啊。当年你走后,华阳酒厂再次陷入困顿,我不甘心坐办公室的工作,又没有魄力辞职下海,就申请去了华阳酒厂。对你当年的一些做法我很感兴趣,也是赞成的。所以,我一去就在省电视台投入三百万的广告费用,再次一举打开了全省的销路。生产供应不上,收购其他酒厂的酒,进行勾兑,灌装。第二年的销售就达到了八千万。第三年,华阳酒厂在央视投入五千万广告费,在黄金时段播放广告,华阳酒厂的灌装生产线达到45条。年销售达到三个亿。我当时的决心是要把华阳酒做成全国白酒的老大。第四年,华阳酒的销售达到了九个亿。因为供不应求,老厂长温元平将几池没有发酵好的酒灌装销售了出去。一时哗然,同时,有人爆出了华阳酒厂购进别家的酒,冒充华阳酒,欺骗消费者。舆论哗然,各地的华阳酒开始滞销。面对舆论,政府把责任归咎到我的身上,我被停职。” 郭峰说道:“不管怎么说,你也曾经辉煌过,那时,就连我也经常在电视上能够看到你。听他们说,你现在不是开着一个加盟店吗?日子也可以说过的悠哉悠哉,不是挺好的吗。” 林清平说道:“那不过是给自己找个事情,要不然,现在年纪又不算大,一天无所事事的,不是更无聊吗?哪像你和安志,现在的事业正在红火之时。” 左安志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分到了市财政局工作,五年后辞职,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1987年5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左安志自己攒了两千元,跑到鹏城,向郭峰借了一万元,买了一万千元的深发展。郭峰利用自己的优势,力劝左安志,一直拿到1991年4月开盘价49元时,让他抛掉,售价490000元。 左安志归还了郭峰一万元,以此为资本,从几家国有企业购买了几台被淘汰下来的二手转炉和化铁炉,形成了简单的产业链,成立了鸿安铁厂。到2000年,鸿安铁厂的厂区面积扩大到了18公顷,拥有1000多名工人,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然而,工厂的规模还是偏小,技术水平很低,生产的都是轧辊、连铸坯等低档次产品。为了让鸿安跃上一个新台阶,左安志决定倾家荡产上高炉项目,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从成千上万家炼钢小工厂里跳脱出来。3年后,鸿安的高炉项目建成,左安志当着数千工人,面对高炉长跪不起,泪水与汗水交混而下。这一年是鸿安的腾飞之年,全年的钢产量猛增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 左安志上过大学,知道规模化生产的优势,100万吨还是不够,他想再扩大规模。 在那几年的市政府报告中,“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投入、上项目、增后劲,加快建设大企业、大项目,努力实现投入总量和项目规模的新突破”,是一个年年必提、十分迫切的发展战略。 此时的鸿安已经是南海市的一个大企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