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装大仙_第4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页 (第1/2页)

    赵霁和肖娘子的话让夏老太听到了,她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出言询问道, “你们在说要写什么。”

    赵霁把写日记的事情跟夏老太说了,夏老太很感兴趣, “这很好啊,让我也来写一份。我老太婆不怕羞,只愁年纪大了,没有人愿意跟我说话。”

    送走了夏老太她们, 赵霁就开始了自己的教材编写工作。首先是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对照, 然后是加减乘除的九九口诀表,最后帮肖娘子做了一张家庭开支统计表,竖排写着品名,如米, 面, 油,柴, 之类的,横排写着数量,价格,总结。

    肖娘子不是说要记账吗,用表格的方式记账,看起来一目了然,时间长了甚至能看出规律,一但发生异常情况,马上就能发现。

    不过记账用毛笔和宣纸,赵霁总觉得不太方便,既不能随身携带,又容易损坏。

    要是有笔记本和原子笔就好了,可惜医院空间里,根本没有这类私人物品,检查设备里的白纸到是多得很,但是跟医疗器械一样,拿出来超过三分钟就会自动回收。

    遗憾并没有持续太久,赵霁马上想到,他可以出钱让人来做。笔记本的话,定做一批厚点的纸张装订起来就可以了。原子笔没办法,但是做出铅笔来,应该很容易吧。

    想想也不对,他知道铅笔虽然叫做铅笔,但是主要材料却是石墨。

    以前办公室里的打印机墨盒用完了,跟修机器的师傅闲聊时,偶然听他说起,铅笔是石墨做的。当时赵霁也没往心里去,现在想起来,当时那修机器的师傅好像还说过,我们国家开采石墨的时间并不长。

    要是为了做支铅笔,结果还要去挖矿的话,那就没必要了。

    这样的情况,赵霁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往往就是,他想到一个现代的好东西,但是换算成这个时代的生产能力和现实情况,发觉并不适用。

    之前买了新宅子之后,赵霁就想做一个抽水马桶。

    为此,他特意在医院空间的厕所里观察了两个小时,仔细画好了图纸,打算找人做个瓷马桶出来。他连管道的问题都想好了,就用铁管,虽然容易腐蚀,但是在没有塑胶材料的时代,金属的可塑性最适合用来做管道。

    结果赵霁跑去铁器店和瓷器店打听情况之后,他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瓷器店说马桶的形状太复杂,定做的话需要二十两银子。要做十公分直径,三十米长的管道,铁器店的要价更吓人,人家张口就要五十两银子。

    这年头,普通人家里,铁锅,锄头都是传家宝,铁价不便宜是一回事,做铁管所需要的技术又是另一回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