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2页 (第1/2页)
“是啊是啊!”老于打断了还打算继续追问的欧阳老师,“人家小鹤就想做这个!好了,欧阳兄,你这再问,接下来的学生都没时间了。已经是严重超时了。”他半真半假地说。 老高直接CUE了下一个,显然是怕欧阳老师反悔。 欧阳老师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一句话都没说。 我想,他可能是后悔了吧。 因为鹤师兄这次真的太厉害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又如珠玉蒙尘,终见光辉。 鹤师兄之后又过了几个,最后便是樊殊。 由于赞助事件,樊殊的名气大增,在文艺学圈里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开题报告,自然也是被所有人提前读过的。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当事人的压力会更大。 但我的樊殊向来面瘫猛如虎。他上台之前,下面还有止不住地议论声,而他上台之后,只是朝着周围面无表情地一扫,声音就全没了。 樊殊调出PPT。他没用什么模板,就是纯粹的白底加黑字:“老师们,同学们。我的题目是:李贽文学思想研究。” 李贽,字卓吾。明代思想家,泰州学派宗师,一生疏狂,其思想在当时颇为离经叛道,如批判重农抑商,鼓吹功利价值。用现代教科书的说法,就是“符合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在当时就招来了多方攻击,后来更是被诬下狱,最后自刎于狱中。他死后都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明亡之后,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王夫之还余怒未消,坚信这类离经叛道的妖孽就是亡国的预兆。 简而言之,这是个狠人。 其实比起鹤师兄来说,我更惊讶的,还是樊殊会选这个题目。倒不是惊讶于这个题目出奇的简单,而是惊讶于,他居然会喜欢李贽。 樊殊当时给我的解释是:“古时狂人很多,但大多是佯狂。我很欣赏真正的狂人。或者说……我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想要研究他们。” 那厢,樊殊一出手,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当时年教授为了给樊殊背书,还请了好几个专门是做古代文论的大家。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给樊殊提出任何质疑,因为他准备得实在是太充分了。 他属于我说的第三类,大巧若拙型。 当然,樊殊的表现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硬要挑刺的话,那就是,他口头表述的水平,真的很差 倒不是结巴,主要是天才的思路太跳跃太天马行空了,他的逻辑好多人跟不上。 不过有进步的是,他的汉语表达已经可以说是土著级别的了。联想到研一入学时半英文面试,樊殊的进步已经极其显著了。 就在我以为樊殊的答辩即将无事终了,而我也可以下来跟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