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第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1/2页)

    当朋友不能一味索取,更不该强人所难。

    这样就足够了……

    她没想到,崔彦会自己觉得不够。

    程卿以二十多岁的心理年龄去揣度成长背景相似的崔彦,可她忘了,她认识的崔彦如今才十几岁,不是受到社会毒打后百毒不侵难以交心的老油物,人家是货真价实的青葱少年郎!

    俞三也是差不多年纪,那还是知府公子呢,当初照样为程珪出头,程珪还没说什么呢,俞三就左右看程卿不顺眼,各种刁难她。

    为的是啥?

    不就是一腔少年义气在推动么!

    成年人会衡量得失,少年人容易热血上头,这是出乎程卿意料的。

    别看她是全家人中最淡定的,每日苦读不倦,其实随着时间流逝,她对参加今年的县试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心中将邺王世子骂个臭死,说好三个月解决,眼下也没个结果。

    若错过今年的县试,她又要多等一年。

    不行,她必须得为自己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

    程卿铺开纸,组织了一下自己的措辞就落笔了。

    来到大魏快一年,她的字已经有了进步,不说让阅卷的考官惊艳吧,也勉强能入眼了,风骨没有,称得上端正。

    这封信,她是写给沈学道的。

    衙役肯不肯帮她送还不好,但总要试试不是么?

    ——试就有希望,不试就别指望着谁发善心搭救!

    第85章 :请愿逼宫

    外面的人想往程卿家送东西不行,程卿要往外面送信倒是很容易,衙役早就得了吩咐,很爽快同意了程卿的请求。

    事实上,他们一直在等程卿往外送信之类的举动,哪知程卿太能忍了,被软禁了这么久一声不吭,就算被克扣为难也咬牙不向外求助。

    俞知府,或者说刘寺正,要的就是程卿向外求助啊!

    不求助,怎么能顺藤摸瓜继续深入调查呢。

    程卿会求助谁?

    谁也没猜到,程卿关了这么久,提笔写的第一封信,居然是给沈学道的。

    程卿和沈学道很熟么?

    中秋文会那天,沈学道表现出了不喜程卿的态度,只因程卿是程知远的儿子,这个身份先入为主就叫沈学道反感。

    若不是孟怀谨劝说,沈学道可能都不愿意见程卿,哪怕程卿按照规矩解开了三十道灯笼试题。

    程卿送给沈学道的信,自然不会真的被送到沈学道手里,而是摆在了俞知府面前。

    俞知府想了半天,没想明白程卿和沈学道的交集。

    人都有好奇心,俞知府还是把信给拆了。

    看完之后俞知府表情古怪。

    “……真是人小鬼大!”

    这哪里是写给沈学道的信,分明是知道信要送到他这里来,故意给他看的吧?

    俞知府刚放下信,就听长随说南仪知县李大人来了。

    “南仪书院的程山长和李大人一起来的。”

    “只有程山长,没有程氏的族长?你问问那些在杨柳巷看守的衙役,这些天是不是真的没人给程家递过消息……罢了,此事稍后再问,先请李知县和程山长进来。”

    李知县是下官,俞知府想不见可以随便拒绝,程山长却是管着南仪书院,俞三至今是个辍学少年,俞知府虽然请了先生在家授课,那效果还真比不上俞三在南仪书院上学的时候好。

    甚至有越念越回去的趋势,俞知府为此愁的很。

    大魏都是异地为官,不得回原籍任职,俞知府也不是宣都府人士,户籍在哪里,俞三就要回哪里参加科考,否则要被人揭发是“冒籍”。

    腊月里,程卿一家被软禁,俞三欢天喜地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俞知府这个当亲爹的都看不下去,真想再打他一顿板子,受了伤在床上躺着还老实些。

    俞三已是童生,早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今年再考过院试就是秀才了。

    考试要回原籍,但俞知府仍想让儿子在南仪书院求学。

    书院管教严格,又在自己眼皮下,把俞三扔在老家,更无人能管束!

    儿子要回南仪书院,不就得程山长说了算么,俞知府对程山长的热情更胜过对李知县。

    寒暄客套了几句,程山长就直奔主题。

    他想要程卿参加下个月的县试!

    俞知府皱眉,“这恐怕不太妥当,大理寺的特使虽已回京,程知远的案子仍在调查中……”

    程山长打断俞知府的话:

    “大人,朝廷若下了判决文书,老朽今天不会厚颜登门,犯官之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