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节 (第3/3页)
人,你调养好身体和杨戴英生儿育女,也未必不能好好过日子。” 梅夫人也讨厌长兴侯世子夫人,心中骂对方是老虔婆,又嫌弃杨戴英是个只会拿嘴哄人的软蛋,梅蒹葭要是梅夫人亲女儿,梅夫人肯定拦着不让梅蒹葭回杨家去了。 偏偏梅夫人只是继母,敢打烂杨戴英两个预备小妾的屁股,却不敢为梅蒹葭做这么大的主。 毕竟杨戴英虽是个软蛋,还不到十恶不赦的地步,把长兴侯世子夫人敲打老实了,还能继续和杨戴英过日子。 梅夫人若上下嘴皮一碰,让梅蒹葭和离归家,梅家倒不是养不起一个梅蒹葭,然而梅蒹葭还这样年轻,总要再嫁,下一个说不定还没有杨戴英好呢! 梅夫人说完了不见梅蒹葭应承,就知道梅蒹葭并不想回杨家去。 这就比较麻烦了。 “你再想想,现在春闱在即,我们还能把此事往后拖一拖。” 梅蒹葭轻声道,“这对父亲的官声不好。” 如果自己在此时放弃了杨戴英,外人会质疑梅家的。 种种顾虑,让梅蒹葭不能随心所欲。 梅夫人呵呵笑,“官声是留给闲人议论的,你爹的官能不能做大,还要看他有没有能力办好陛下交待的差事。他自己都不在乎,你这丫头想的倒挺多,若要顾及官声,我们都不该送礼谢程解元,春闱在即,叫外人知道你爹和一个应试的举人有来往,岂不会胡乱猜测?嘴长在别人身上,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 梅夫人把话说的铿锵有力,梅蒹葭感动,却也没有傻到完全相信。 如果真的不在乎,为何要闭门谢客,就是给程解元送谢礼也很低调? …… 正月眨眼过完,司砚在通州码头已经等了好几天,二月初三这日,总算等到了从宣都府北上的运铜船。 崔家分家后,崔老爷和崔夫人要装穷,守着半屋的金砖不敢用,崔彦自然也没了过去的大手大脚的做派,这次上京搭的是运送铜锭的官船……银子花销未必能省多少,至少足够安全,不担心会被崔鹏半路拦截。 铜锭是运送上京融了铸铜钱的,在运河水域畅通无阻,借崔鹏十个胆子都不敢朝着运铜船下手。 崔彦在南仪书院的待遇改变后,结交了新的朋友,这次能搭运铜船进京,就是托了一位同窗帮忙。 出发前,崔彦给程卿写过信,运铜到京的时间有严格限定,这批铜锭定好了二月初五到,那就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司砚守了通州码头几日,终于看见一艘大船入港,有人喊着“铜天王”到了,司砚就晓得是崔彦坐的船。伸长着脖子等候,足足有两刻钟,才见到崔彦下船,司砚第一眼就去看崔彦走路的姿势—— 第297章 :病根和期盼(2更) 崔彦又瘦了些。 下船时走的不快不慢,一双脚稳稳落在地上,行动间并无勉强。 司砚偷偷松了口气。 真好啊! 司砚都怕崔少爷成了瘸子,那不仅是这科前程无望,以后也完了。 幸好幸好,崔少爷的脚伤看起来没了大碍。 “少爷和周少爷都等着您呢,他们本要亲自来通州接您,春闱在即,国子监还要做甚特训,并不准假……” 崔彦带着两个家仆与一船铜锭同行,风尘仆仆不掩精神,司砚觉得短短三四个月未见,崔少爷身上发生了不少变化。 码头河风吹得崔彦衣襟飘飘,他人瘦了,却变得更稳重。 “无妨,我与他们都不是表面交情,来不来通州迎我并无差别。我出发前去南仪见过柳伯母,她们也已归整了行囊准备上京,不过运铜船不许女眷上去,我和柳伯母她们分了两条路,她们走的要慢些,再有大半月也差不多到了。” 再有大半月,那会试都考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