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宋代_第2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页 (第2/2页)

奏指责他缄口不言,是企图逃避责任。对此,太宗置之不理。同僚们上奏多有争议,唯有他不轻易表态。一天,太宗下达手谕:今后中书讨论的政事必须经过吕丞相审定,才能上奏。由此足以反映天子对吕端的器重。据记载,太宗皇帝对吕端眷顾至深,犹恨起用太晚。

    当日中书之内,宰相之下有两三位参知政事,其中寇准最为天子看重,称之为本朝魏徵。要说吕相公与寇参政相较,前者深沉寡言,后者性格外向,直言敢谏,但两人志趣相近,关系甚好,昔日寇参政还极力推荐过吕端。因此,吕端拜相后,担忧老友内心不平,就请求皇帝恩准修订规则,从此中书大印由宰相与参知政事轮流掌管。

    光阴就这样逐渐流逝,太宗皇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其生命就要走向尽头。夕阳之下,想必太宗时常掂量自己不顾非议选中吕端是否妥当。其实,帝王从来最是无情,暮年天子之所以对吕端信赖有加、寄予厚望,并不按旧制再任命一名宰相,无非是希望他能辅助新近册立的太子顺利继位。上苍佑宋,以后发生的一切,证明了这一选择没有失误。

    四

    至道三年(997)三月间,天子终于一病不起,朝堂风云顿时出现微妙变化,几股力量开始暗中较劲。

    在此要对太子的背景略作交代。当第二位皇储暴毙一年多后,太宗痛定思痛,又将第三子元侃晋封为寿王,寓意健康长寿,同时依例授予开封府尹之职,也就是定为皇位继承人。到至道元年八月,眼看自己病体难愈,太宗遂正式宣布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改名为恒,同样代表长久之意。

    要说太子乃当今天子钦定,并诏告天下,又有一年半时间的亮相,原本不存在异议。然而,古代宫闱政治素来变幻莫测,化腐朽为神奇的事时常发生。据史书称,宫廷宦官首领王继恩深忌太子英明,忧虑未来自己权势受到限制,眼见天子来日无多,便暗中与参知政事李昌龄及草拟诏书的知制诰胡旦等朝臣密谋,还说服了李皇后,准备拥立已康复的前楚王元佐继承皇位。这位李皇后因不能生育,自己并无子嗣,却同情被废黜的楚王,就此在皇宫内外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平时看起来随和谦让、很少表态的吕端,此时却扔掉了糊涂的面具,一方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另一方面坐镇中书稳定人心。他除了督促臣僚各负其责外,每天都亲自陪太子入宫探问天子的起居情况。太宗病危之际,吕端闻讯立即入宫探视,发现太子竟没在宫中,便马上在随手携带的笏板上写下大渐(即病危)两个字,派亲信随从持笏板火速召太子进宫。不久,太宗就驾崩于万岁殿中,时年五十九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