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页 (第2/2页)
离校了。对于一个如此安分守己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我到霍利斯原来学习过的沃尔斯特学院,在那里查阅了记录,以便找出谁曾同他住在一层楼上。霍利斯在第四学期时搬进了惠灵顿广场的宿舍,我查阅了所有的牛津一览表,上面列有牛津住读生的地址,为了找出与他同住一幢楼的那些学生,我甚至还查阅了大学高尔夫球协会的记录,希望从中能找出一根能表现霍利斯个性的线索。 我没有霍利斯的工作履历,只得抓瞎。我从霍利斯的谈话中知道他曾去过中国,因此我又去了护照办公室查找他到达和离开英国的日期。我去了霍利斯到中国之前工作过的标准特许银行,并在那里做了细致的调查,但除了一个转寄北京一家银行的地址之外,什么记录也没有。 我想找到一些有关一种秘密生活,或一个不拘小节的朋友,或一种公开政治活动的迹象的证据。每一个人的处世为人如何,都可以由他周围的朋友来评论。于是我把在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这段关键时期与霍利斯很接近的人列在一张名单上面。在牛津有两个人特别引起我的兴趣;克劳德科伯恩和莫里斯理查森,这两个人都是左翼分子。当我检查科伯恩的档案时,我注意到了霍利斯在整个大战期间一直保存着这份档案,并且从来没有按照情报机构的习惯要求,在这份档案上填写他与科伯恩的友谊关系,我怀疑他有某种要掩盖这种友谊关系的原因。科伯恩与共产国际有着广泛的接触。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模式。中国在三十年代是个政治活动的温床,是共产国际进行招募的活动场所。温特博恩告诉我,他在日本认识一个退休了的老上校,此人在中国时认识了霍利斯,曾在一幢房子里同住了一年时间。休约我去拜访他,他叫托尼斯特布尔斯,一个鲁莽的是式军官,他清楚地记得霍利斯。他说他从不知道霍利斯的政治观点,但总推测他的观点是左倾的,因为他与一个左翼新闻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经常来往,此人是共产国际的得力招募者;另外还有一个人叫阿瑟尤尔特的男人,斯特布尔斯把他描绘成一个国际社会主义者。 另一个被访问的人(是阿瑟马丁访问的)叫简西斯莫尔,在战前她负责把霍利斯带进军情五处。她最后从军情五处调到军情六处,与军情六处的一个官员结了婚,改称简阿切尔。她是一个难以亲近的知识分子,曾负责过军情六处以前的共产主义事务研究部门。我过去因为D 处三科的调查工作常常去找她,她很愿意提供帮助,还告诉我调查应该追溯到多年以前。有一天下午,我提到米切尔和霍利斯的话题,他们两人在战争期间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简是一个深谙世故的老手,完全知道我为什么要试探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