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吃饭 (第1/3页)
沈氏恰是病在年节里头。 正月里按着规矩, 是不许往上报不好的事儿的。 庄头两口子心中焦急慌乱,商量了半日, 最终还是决定先不往上报。 又是请大夫,又是往沈氏嘴里灌药,病了一个月的人,出了正月,竟然也慢慢的病好了,只是人也虚弱不堪。 为着沈氏这个病,庄头夫妻两个连年也没好好过得。 现她人好了,年也过去了。 平心而论, 沈氏并不多难伺候, 也不苛刻,她吃不完使不完的东西, 也随手就给人了。 跟着她的两个婆子两个丫头,也因此得了不少好处。 只是她日日皱着眉愁苦着一张脸儿, 总觉得让人难以亲近。 本来庄子上的人都不大喜欢她, 经过这一事, 更是人人敬而远之。 沈氏心中已经不想活了,却被救了回来。 她自知已经人人不喜, 从前本来一点儿也不在乎,现在看着两个小丫头闪避的眼神,心中却再难平静。 她强撑着起身,笑了一笑,和五儿说:“你帮我把我那匣子拿来。” 五儿赶紧跑到箱子跟前, 开了箱子, 搬出来一个精致的小匣子。 匣子只有一尺见方, 却沉手得很, 上头还挂着一把小锁。 看五儿把匣子搁到她身边,沈氏从怀里摸出一把钥匙来,又笑道:“你再去把王mama请来,就说我有话要说。” 王mama便是庄头家的婆娘。才刚开春,天也黑得早,庄头两口子本已经吃了饭想歇着,听了五儿传话,王mama心里有些腻歪,想了一想,还是跟着五儿去了。 毕竟还病着,去看看也好。 王mama一边这么想着,一边重重叹了口气。 及至到了沈氏屋子里,王mama看着沈氏旁边的匣子,金光闪闪,先倒抽了一口凉气,半日移不开眼睛,才问道:“姨娘找我何事?” 沈氏面色已经灰败至极,眼睛里却被烛火和金银首饰映出光来,叫王mama看得心惊。 她已然累极,勉强笑了一笑,指着匣子道:“这里头的东西,是我历年来在府中积攒的体己首饰,总共算起来,也有一二千金之数。” “mama平日为我费心甚多。等我死后,我只要手上这一个镯子戴着就行。” “剩下的首饰还有箱子里的衣裳缎子,mama拿去一半儿,那剩下的一半,请你帮我给我身边四个人分一分,也算是全了我们这两年的情分。” 沈姨娘分首饰东西的话虽然诱人,王mama却并未怎么当真。 姨娘的东西,说到底都是老爷夫人赏下来的,去留如何,总得看夫人的意思。 可沈姨娘灰败的面色,明亮异常的眼睛,和话里话外的意思,让王mama听得愈发心惊。 和五儿兰儿一起服侍沈氏安歇,又把匣子放了回去,王mama赶紧回到家里和他男人说了这事,两口子商议明日定要去报给夫人。 可第二日一大早上,庄头和王mama还在吃早饭,五儿兰儿就跌跌撞撞的跑到庄头屋子前面,哭道:“李大伯,王mama,沈姨娘没了!” 庄头两口子抖着腿儿跑到沈氏屋里去,王mama伸手一摸沈氏的手,已然是凉透了。 许嬷嬷陈嬷嬷两个听了夫人的吩咐,也想不到沈姨娘今年才三十有二,到了庄子上两年,就这么没了。 两个带着人,一同到庄子上查问了一整日,发现确实没什么阴私,沈姨娘是自误而死的。 原话回给文皎,文皎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沈氏的丧事还等着听她吩咐,文皎便先办起事儿来。 沈氏是没有生育过的姨娘,按例是不能葬在林家祖坟的。文皎便命庄子附近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做她的坟地。 又问了沈氏临走前留下什么话没有,文皎听完便吩咐道:“请些和尚道士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