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厂观察笔记 第98节 (第2/2页)
我再点一会儿,后日不当值,过来帮你一道算完。” 杨婉点了点头,出来刚走到中庭,合玉便迎上来道:“督主把小殿下接回来了。” 杨婉一怔,忙要往书房去,合玉拽住她道:“姑姑别急,清蒙说,殿下是在路上遇见督主的。一路说着话回来,并没有争执。” 杨婉听了这话,才稍安下来。 “他们在哪儿。” “殿下让督主去书房了。” 杨婉放轻了步子,悄悄走到书房外面。 里面的炭烧得很暖,一阵一阵的暖风从门隙里扑出来。 易琅与邓瑛一道立在灯下,易琅仰头望着邓瑛。 “我今日讯问了张副使,知晓了清波馆一案,可是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那样做。” 邓瑛蹲下身。 他身上的伤还没好全,身子不稳,便顺手扶着窗台。 他抬头视易琅,“殿下看过杨大人写的《清田策》吗?” 易琅点了点头,“看过,舅舅要还田与民,在南方推行新的税制。” “嗯。殿下怎么看呢。” 易琅沉默了一阵,“我觉得还田与民和赋税归田都是益民之策。” “张大人怎么想。” “先生……” 易琅垂下头,“先生一直不太认可这个新政,他说祖制不能轻易违背。” 邓瑛咳了一声,“所以殿下明白了吗?” 易琅眼眶一红,沉默地点了点头,抬头又道:“这是不是……就是党争。” “是。” 邓瑛闭眼缓了一口气,“古往今来的官场,党争都是不可避的,不过殿下不必害怕,只需要从他们的政见里选择于国于民都有利的见地。” 易琅听完虽然在点头,眼眶却越来越红,他抬起袖子抹了一把眼睛,接着便一直抿着唇忍泪。 邓瑛问道:“奴婢能问殿下为何难过吗?” 易琅摇了摇头,“我觉得我以前学的道理都是假的。” “不是。” 邓瑛换了一只支撑的腿,另一只手也撑向了地面,“殿下要明白,《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四书》,《五经》都是古贤人呕心沥血之作,他们教殿下立身,也曾教奴婢处世,谁把这些书本放到殿下面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殿下的心性,能否与古贤共鸣。” 灯烛一晃,熄灭了两盏,邓瑛的面上落下一片阴影。 “邓瑛。” 易琅唤了他一声。 邓瑛抬头应道:“奴婢在。” “我对你如此严苛,你为何还肯与我说这些。” 邓瑛含笑道:“殿下不惑,吾等才能不惑。殿下清明,天下人才能清明。” 易琅听完,垂头沉默了良久。 “我以前……从来没有对人动过刑罚,我不知道会……” “殿下没有做错。” 邓瑛打断他道,“殿下惩戒的是奴婢对殿下姨母的不敬,奴婢受之于身,慎记于心。但望殿下能知刑罚残酷,行用慎之。” 第87章 山月浮屠(四) 弄得跟回门一样。…… 杨婉一直站在门外听二人的对谈。 邓瑛讲到了《贞观政要》第五卷 当中的《仁恻》篇。谈及贞观七年,唐太宗不避辰日哀悼襄州都督张公谨,以及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诏安抚病卒的故事。易琅安静地听邓瑛说话,偶尔询问。 邓瑛走出书房的时候,天幕阴沉,承乾宫已灯火通明。 杨婉站在阶下等他,抱着手臂冲他笑了笑,“你真厉害。” 邓瑛仍然有一些行走不稳,踏阶时不得不扶着门廊柱。 杨婉伸手给邓瑛借力,一面替他看着脚下的台阶,轻声续道:“我自愧不如。” 邓瑛低头看着杨婉笑了笑,“听说你要买清波馆。” “覃闻德跟你说的吗?” “嗯,为什么要买?” 杨婉抬起头:“因为那是大明喉舌。虽然它强极便易折,但我很喜欢。” 大明喉舌。 邓瑛第一次听人用“喉舌”二字来形容天下流行的文章,很生动。但是过于贴切,令人有了画面感之后,反显得残忍。 “买下了还要经营,钱够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