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行_分卷(16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68) (第2/3页)

难怪之前无论他们做甚么, 都会被对手反将一军,从敦煌开始便被人牵着鼻子走,滇南更是半点线索也摸不透, 巴蜀自证差一口气, 云中与高句丽扑朔迷离, 原因竟是在此。

    怀疑过吗?

    不是没有,可怀疑谁也不会怀疑他崔叹凤, 这些年间被他救过的人没有上千也有成百, 他确实是个救死扶伤的好大夫。

    但好大夫不一定等于好人。

    屠三隐倒下后,公羊月与之对视, 出声质问:为何要叛国?

    崔叹凤丝毫没有慌乱, 唇角甚至隐有笑意,不知是在笑这声谴责由他这个武林魔头、叛贼之子发问, 还是在笑这副场景与设想中的并不吻合。

    他一字一句否认:我没有叛国。

    公羊月望向冰库出口:这还不算?

    崔叹凤两手一摊, 认真地重复:我这一生, 都没有叛国。

    公羊月忽然明白,眼前的白衣人并非遭受打击挫折而叛敌, 也非是如梅弄文那般怀才不遇而投奔, 他从一开始就是秦国人, 他自然从始至终没有叛离过他的国家。

    想到这儿, 公羊月不禁垂目,去看棺材里躺着的死人, 不知这位河间出了名的一身肝胆的侠义英豪如果知道, 那个时常把明郎二字挂在嘴边的旧友,竟有这般身份, 会是一副甚么样的表情,会不会气得想倒行黄泉, 折返人间,从棺材里跳出来破口大骂。

    不,他不会跳出来。

    公羊月很快推翻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倒不是因为他不信阴阳往生那一套,而是他发现,聂光明脖颈和胸口的伤口薄而平,看皮rou翻卷程度,和崔叹凤手持的那柄细长宝刀刃面十分吻合。

    红衣的剑客不由打了个寒噤,露出错愕的神情:聂光明是怎么死的?

    他是怎么死的?怎么死的?

    崔叹凤兀自低语,再抬头时,那语气森然,表情扭曲,嘴角泛起的笑容狰狞可怖,瞧他双目似垂泪,又似欢喜

    他,他是被我亲手杀死的。

    他从出生起便是秦国人,从模样上来看,可以肯定既非鲜卑,亦非羯族,或许是氐羌混血后裔,也可能就是个巴人或晋人。

    因为皮相好,人又聪慧,从一众战地孤儿里脱颖而出,被姚苌收为养子。

    那时候苻坚还没有垮台,姚苌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为了助战淝水,为百万秦军挥师南下做好铺垫与准备,他成为秦国的暗探,与其他的细作一同被悄悄送往江南。那些人都想方设法混入建康,去获得达官显贵的消息,只有他另辟蹊径,去往洞庭拜师学医。

    细作暗探被如日中天的谢氏悉数拔除,只有他,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甚至因为学医刻苦,天赋卓然,而被庐主收为亲传,数次随同出入世家大族问诊。

    越是藏得深,越是近于普通人。

    淝水决战,还没来得及启用他,苻坚便迅速败落,北方争权,他的义父姚苌自立为王,他也跟着鸡犬升天。

    多国相较,姚苌根本无暇顾及江左,他便继续在江南混日子,一混混到二十岁,不仅混了个神医之名,更混得个风流之号。

    他本名崔时,叹凤这个表字,实际是他的师祖,老神医李杳所取。

    那时,李杳已过耄耋,行将就木,心中仍系挂洞庭医庐一脉医术的传承与过去的研究,不禁捶胸叩问,学那孔老夫子高呼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注)

    崔叹凤早晚侍奉汤药,为这百岁老人对医学的执念与痴迷所感动,便发誓要承袭前人之智,且为后世继绝学。李杳寿终正寝,咽气前欣慰有余,留下叹凤二字。

    但他的师父桑姿却并不喜欢这个表字。

    叹凤,叹凤,实际又言,生不逢时,他注定不能简简单单只做个精于医道的大夫。

    潜伏江南正道的那些年,崔叹凤与开阳、破军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棋子,直到他遇到一个人,一切悄然改变。

    河间大侠聂光明前往赣州联络不见长安组织中武公之一的铁尺道人柳徵和四府之一北落玄府的玄之道长,过江左时遭到截杀,为摆脱尾巴而改道入建康,因此促成那夜龙藏浦上荒唐一会,二人阴差阳错成为挚友。

    或许,在崔叹凤的心里,比挚友更近一步。

    用脚趾头想,河里捞不到人,不是被冲走,便是应该自行登岸,怎么会有人脑筋直到在水里泡一整夜,不找着绝不离开?他从前遇到过许多心如七窍玲珑之人,甚至包括他自己,对于耿直鲁莽,正义单纯且毫无心计的聂光明,他深深为之吸引,总以逗弄为趣。

    两人结识,斗草作乐,很过了一段神仙日子。

    直到北方四国国情稳定,姚苌想起了他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