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页 (第2/2页)
不一定亏,毕竟这么大的单子,她们几年都不一定能接到并且挣到这么多钱。 其次,这么多百姓,怎么给她们分田? 木析还要求,绝对不允许砍伐森林,侵占湿地,也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主要是那些地方她还有别的用处。 这个问题在起镇子的时候,她就思考了好久了,最后划了一大片荒芜之地,让这些百姓开荒。 为此她还屡次三番找了杨世芳,其实怎么提高粮食产量,怎么增加土地肥力,怎么提高粮种的成活率,她大概大致是了解一点点的。 毕竟前世是信息大爆炸的现代人,哪怕不知道到底怎么做,大致的方向她总是了解一点的。 而且她也不止把宝压在杨世芳一人身上,而是召集了不少花匠,协助杨世芳搞研究。 她给的第一个硬性要求就是,尽量提高粮食的产量。 这么多粮食里,但凡能提高某一种粮食,甚至只是提高了一点点她都有奖励。 在这样的前提下,杨世芳第一个研究成果出现了。 她第一个成果就是这个世界独有的大豆类粮食,在木析提供的施肥思路帮助下,粮食的产量往上提了将近一点四倍。 哪怕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个种粮食本身的产量就大,但木析还是很惊喜,最后确认了成果不是意外因素后,联系了外地的商人,以官府的名义购置了一批豆种。 保证来年货到后,一定能付款。 至少她在任期间,官府一定能付给她们,如果她离任也没付,那么她们可以根据这一纸文书,在京城找到她还钱。 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商人愿意给她先付货再还款。 当然,木析是不希望只有一种粮食能提高产量的,不过古代的科研背景毕竟是白纸一张,起点太低,能有一种成果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也许是木析提供的想法开拓了杨世芳的思路,次年的春季,她确确实实的发现了不少提高粮种的方法。 肥料,种植密度,灌溉方法,她甚至无师自通的搞出了循环农田,基塘农业。把鱼塘,养殖,耕田结合起来,循环利用,让水陆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木析甚至觉得这种人才生在古代真的是屈才了,要是生在现代,一定能更好的挖掘她的天赋。 不过遇到她,既是杨世芳的幸运,也是她自己的幸运。 但是不等春季,搬过来的百姓吃什么就是她要思考的大问题了。 …… 其实当初下放到地方之前,她就有认真的思考过,到底该怎么发展地方? 基层的工作难做,谁都知道,尤其是在底子薄,情况复杂,穷的什么都没有的古代基层。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