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_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72节 (第1/3页)

    各大书院也纷纷来信表示自己这里其实也可以帮忙出力的,他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挺多能干的!

    时知早为书院准备好了邀请名单,这里面的名字都是反对在书院开设“格物学”且在各个书院声名地位很高的,这么好的传承机会当然得让这些“卫道士”亲自参与。

    知微书院寂寞了近十年,这次突然又开始热闹起来,甚至因为后面即将到来的人太多,崔氏又加盖了几座别院。

    不说别的,江南有近半赋闲在家的知名文人或者大儒都到崔氏报名了,再加上他们带的弟子,盖的这几座别院都不一定能够用。

    时知表示:“那就再多盖,吃穿用度都不要委屈先生们,务必做到宾至如归。”

    修五年书,再抄录几年书,没个七八载怕是不够,时知甚至还贴心的表示,在济阳可以多盖些院落,这些人要是愿意带家眷,崔氏也提供住处,当然家眷的生活费要自己解决。

    不到半年,济阳安置的大儒、文士及其弟子已经将近四千多人,整个崔氏治下除了还在书院读书的学子或者准备考科举的儒生,凡是有功名或者名望的文儒,到济阳“修书”的近乎去了三分之一。

    第115章   二更

    成功把最保守且激进的一批文儒骗到……不对是请到济阳修书后,时知吩咐道:“做学问务必要专心致志,外面那些让人不高兴的消息就不用打扰大家了。”

    “女郎放心,以后传入知微书院甚至济阳的消息都会经过层层筛检,周围的防卫部署也一定会更加严格,绝对不会打扰先生们做学问。”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灵猴负责,他自然也知道以后怎么安排。

    崔氏主持的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时知最近的精力都在这件事上,这次考试除了选拔人才也是是她正式以崔氏治下当权者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中间自然不能出现纰漏。

    考试的地点设在金陵与济阳,这次为了方便大家交通,北方考生去济阳,南方考生就到金陵。

    科举会考与“理科”小考的报名要求不一样,科举考试要举人身份,“理科”小考有秀才身份即可,毕竟考试内容差别还是挺大。

    “小考”考中成为“学员”后,还要再到崔氏新建的启智书院进修三年“格物学”,然后通过最终测试才能安排官职,当然考中者进修这三年是免费的,甚至他们还有生活津贴可领。

    比起突破重重关卡考中举人再过五关斩六将考中进士,对于大多数天分一般的学子来说,考个秀才然后突击一下崔氏教授的“格物学”,去考“小考”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所以此次报名参加小考的考生有七千之多,而有资格参加科举会试的只有三百多名考生。

    本次考试,共取进士二十名,“小考”取学员一千二百名。

    学员统一去桐州新建的“启智书院”进修三年再放职,进士入崔氏新成立的仿制大良成立的“翰林院”当编纂。

    以往“翰林”,只有进士一甲才有的殊荣,因为曾经的大良,除了世家外考取进士的学子只有当过“翰林”才能有机会问鼎最终极的权力中枢。

    虽然要慢慢熬,但大家理所应当的觉得这崔氏应该也是这个路子,对此崔氏什么也没说。

    崔氏如今没有建立大良曾经用的三司六部,新建立的中央行政机构只有“土地农业司”和“军政司”,地方行政部门除了“农业司分处”其余还是暂时沿用过去大良留下的部门,当然领头官员是换了一批时知的人。

    如今百废待兴,在这一批新人没培养出来前,新的行政部门也不适合立马成立,主要是没那么多人放进去。

    本次科举考试顺利结束后,又有一条新公告出现,崔氏治下将彻底恢复科举考试的会试、乡试、府试、县试。

    不过内容和标准将会调整,“格物学”会加入考评当然目前所占比重不多难度也不大,同时评分中策论比重增加,诗词歌赋将减少比重。

    在公布科举考试的具体要求后,时知还用自己的私产建立了“助学金”,凡是学习考试优异并且家庭条件负担重的学子都可以申请,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得到崔氏的补助。

    这半年时间里时知的cao作,荀延和郑濂自然都看在眼里,两人都明白崔氏要收揽文人大儒的急迫,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崔氏要恢复科举,荀氏和郑氏其实也在筹备。

    只不过时知后面的cao作他们却有些不明白,把自己家收藏全都开放的确能收揽部分文人的支持,可这对于稳固长久统治却不一定是好事。

    那些大儒名士虽然眼热这些书籍,可他们这么容易得到后真会彻底效忠吗?

    尽管眼热崔氏这会儿的在文道的“人气”,可荀氏和郑氏都不会学时知这一套,就算他们能舍得那些收藏,但他们治下那些世家肯定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