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72节 (第2/3页)
跳脚,不是谁都敢在这个局势未明的时候就放弃世家支持的。 崔氏这一系列cao作在天下不断传播自然也引起广泛讨论,在众多世家眼中崔氏这种做法,无疑是对世家最深刻的背叛! 好多不在崔氏治下的世家找人发表大量攻击崔氏和时知的诗文,说崔氏这是“蛊惑人心”,甚至“格物学”开始泼脏水,称此“有违圣贤之道”,是“末学陋识”、“奇yin技巧”。 看到这种情形,郑氏和荀氏自然是高兴的,于是很快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攻击的声音就越传越广。 但话传到崔氏治下,情形却和以往不同,这次都不用崔氏自己上阵,因为崔氏政策众多受益的学子和儒生一个个都站出来反驳对方。 开放珍藏本来就是造福世人,除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只要不蠢不瞎都明白的道理,就连那“格物学”教授的也都是惠民的学问,而且它并没有威胁儒学主流地位和利益,甚至从现阶段看它还放低了考试做官的门槛,除了世家不高兴,别人可都高兴的很。 崔氏治下对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反击猛烈,尤其是江南反击得最厉害,他们大多数人和世家打口水战多年,最知道怎么挑对方的痛脚来骂。 自从那一批最保守的文人离开后,最近崔氏治下的寒门文人气氛越来越活跃,他们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再让世家浇灭。 至于崔氏治下那些世家?不好意思,不把崔氏那些收藏弄到手之前他们也不会吱声的,再说了他们敢吱声吗? 论名望、地位或者武力值,崔氏一根手指头就能戳死他们,别看郑氏、荀氏那边叫得欢,你换个境遇试试,说不定比他们还怂。 口水战氛围越来越浓烈,时知看着挺热闹,觉得必须得让大家尽兴啊。 淮郡 今日是淮郡各书院的休沐日,哪怕不是家住本地的学子也可以出门上街,只要在明晚前挂锁之前回去就行。 王十六郎与同窗约好一起去王家看时知送他的生辰礼,几幅珍贵的前朝名画让他爱不释手和同窗说了有大半个月。 几人也没下山后先坐马车进了城,然后路过最繁华的街道时听到众多叫卖声原本只当平常,可其中一个声音还是吸引了车内人的注意力。 “启智月报……时事消息、文章点评……一份报纸只要五文……”这东西让几人都起了好奇。 十六郎掀开车帘对下人吩咐道:“去看看那是什么,买一份回来。” 很快一份“启智月报”就出现在了十六郎面前,他和几个同窗围在一处研究起来,不久几人就入了神,原本要看书画的心思都忘了。 这样的情形不止出现在十六郎他们几个身上,今日上街的文人学子几乎都发生了同样的状况。 “报纸”一共四个板块,分实事、民生、杂谈、科普四块儿。 上面登录的内容,除了各地发生的大事消息、民生杂谈、科普趣闻是报馆人员负责收集,其余时事点评文章都是向和崔氏交好的一些大儒或者退休文官征集的投稿,当然报馆根据字数付了丰厚稿费。 为了做这个报纸,崔氏的造纸坊好几年前就开始研究适合的纸张,书局把活字印刷技术改版几次,终于找到合适的金属材质使用时知配置出的油墨,成功印刷出这种“报纸”。 “报纸”一份儿五文钱,一月出两期,并且长期包年订阅者提供送货□□,同时在崔氏治下各大州府发售。 第一份月报只印了两千份儿在江南各大城市试水,但谁都没想到“报纸”在问世后迅速售罄,负责报馆工作的人有些被吓到,他们还以为怎么也要卖几天呢, 这种新奇的事物,最开始是在各书院学子之间流传,他们年纪轻好奇心也重,平日里喜欢高谈阔论,这“报纸”价格对他们来说不贵,有人在大街上看到售卖就买了份带回书院,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不管书院的先生和同学都争相传阅,因为不够看,甚至还因为争抢出现喧哗吵闹声,最终报纸被先生们“没收”拿去传阅,然后一时间各个书院打发书童小厮出门的人格就外多。 所有人都发现这东西简直就是量身为他们打造的!上面除了有大家关心的最新时事,还刊登了很多见解独到的文章点评。 这“报纸”底下有征文启示,说任何人都可以投稿,只要被报馆采纳,那么下期就会登录你的文章和观点。 最有意思的是,它表示你在上面发表文章用个“笔名”即可,只要被采纳除了有钱拿,它是真给你把文章发往各地大城市供人讨论传阅。 这让平日有师长管束不敢随意说话的年轻学子跃跃欲试,当然了你想借此扬名,愿意透露真实身份人家也照样给你发出来。 其实不止是年轻学子,好多学院老师甚至大儒都同样有些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