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72节 (第3/3页)
动。 这一招简直就是sao到大家的痒处,读书人喜欢什么?那就是有说话和扬名的地方,这报纸简直就是所有文人的“福音”! “启智月报” 看名字就知道是谁弄出来的,虽然崔氏在桐州新开的那个“启智书院”开业不到一年,但大江南北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其大名。 王钊今年正式退下来后就在宁江书院教书,他此刻手里拿着十六郎带回的报纸出神,从崔氏开放所有珍藏书籍时,很多世家就暗中联络过他,可他一直保持沉默。 如今看着这份报纸,他终于把最后那些疑虑想透了,当年他开玩笑说崔氏是要出个圣贤,如今这一桩桩事出来,似乎印证当年他是一语成谶。 崔时知竟然真的能够舍弃家族利益去开民智,这是何等气魄与见识! 可笑他们这些人还在抱着过去不肯醒。 这份“报纸”一出,别人看得是热闹,王钊却知道这是崔时知送给世家最后的挽联,舆论“话语权”从此再不会掌握在曾经的世家手中。 故梦该醒了。 第116章 一更 《启智月报》的出现可谓是响在文坛上空的一声惊雷,它和曾经的官方《邸报》有很大不同。 以往《邸报》只是刊印天下最大的时事消息,因为印刷成本和交通问题,它只流通于官府的公职人员当中,是为了府衙办公使用,普通读书人和平民百姓并无获得来源。 《启智月报》却不同,它虽然也是当权者负责印刷,可它不仅刊登时事,同时它还允许民众“参与”,刊登民众点评文章这是亘古未有只是。最重要的是它首次流通于下层阶级,只要你花钱就可以买道,甚至不花钱也能蹭旁人买来的看一看。 如今在江南、桐州等地的茶馆、戏楼甚至还有专门给读报的地方,原因无他,这报纸的民生与杂谈板块刊登的都是民间真实发的趣事和连载话本,哪怕不是读书人也喜欢听这些故事,而它的科普专栏则是说一些生活中用得到浅显常识性知识。 这个年代娱乐活动匮乏,很多人不识字可他们仍旧有娱乐的渴望,所以听别人讲解这报纸发行上面的趣闻杂谈就成了很多人闲暇娱乐。 报纸刊登的时事和民间趣事能被大家讨论许久,没到几期大家就已经养成半月更新“听故事”的瘾头了。 报纸刊登的信息除了文人点评,其余文章都是从家主府收集信息中筛选出来再让专人撰写成文发表,报馆运行一切事物暂时都由学员负责,只不过最后审稿内容是崔教授把关。 自从说要退居二线,崔教授突然闲下来还觉得不得劲儿,所以半月审核一次报纸内容就成了他的新工作。 这活儿崔教授干的很轻松,他以前看学生论文可比这个有难度,一份儿报纸才多少内容。 因为第一份月报的受欢迎程度超出崔氏书局的预估,因为他们负责印刷,所以后面南北分局都是安排上万份起印,书局账房算着销量,心里觉得这买卖长久做下去,大概还是能把他们主子前期的成本投入赚回来的。 报纸的事顺利进行后,时知成了它的忠实“读者”,不说别的有些文人点评还挺能给她新思路,看看也不错。 科举的事告一段落,时知就开始安排“义学”筹建的事,她是一直有这个想法,但落实下去却并不容易,除了财力、人力的问题生源其实也是个巨大问题。 “女郎,荀氏那边出事了。”白雀接到线报看到内容后立刻就过来禀报了,这事儿有些大。 时知接过消息信件看了一眼,心里一紧:“荀延长子夭折了?” 原著里他可是成为开国太子后顺利接了班儿的! 哪怕因为有她这个蝴蝶入局如今原剧情已经面目全非,可也不至于人都彻底没了吧! 这可是荀延的嫡长子! 男女主的主角光环呢?都快八岁的孩子这已经快立住,怎么就夭折了? 时知脑海中瞬间闪过很多,她想到多年前那个笑靥如花、活泼开朗的小女郎,心里唏嘘不已。 “盯着荀氏的动向,这件事肯定不简单。”时知总觉得这件事还有大雷没爆。 云州 因着宗孙突然去世,这些日子荀氏府邸一直都是低压氛围,下人们都战战兢兢就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主子们。 荀延满脸疲惫的从军营回来,但他走到内院时却犹豫再三还是没进赵五娘的院子。 此刻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妻子,这一切的苦果是他亲手种下,因果皆是他,所有语言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柳氏身边的人吐口了吗?”荀延回到书房低声问着心腹。 “手段都用上后,能交代的都吐出来了,只不过这件事似乎他们没有知道很多。”他猜测动手的大概也不是柳夫人身边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