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良臣(科举) 第109节 (第2/3页)
开办“新学”的试验地,谢良臣便选在了徐州。 刚到徐州城外,城门口已经站了一众前来迎接的官员,见他下马,李广深立刻带着人上前行礼:“见过谢大人!” 谢良臣不等他拜下便将人扶起,笑道:“李大人不必多礼,既是要办新学,此等礼数便不必再留,咱们只当寻常同僚相处就是。” “下官不敢。”李广深还要再拜,谢良臣干脆拉了他的手腕,领着一众官员大步进了城。 见谢良臣如此和蔼可亲,徐州城内大小官员皆面面相觑,心中一时又是害怕,又是困惑。 郭整已经与谢良臣的meimei定了亲,这事上邶朝中人人皆知,不过在他们眼中,谢良臣不过是把持朝政的jian臣而已,还谈不上可怕。 但是徐州的地方官员却不一样,因为他们知道,宣王并不是自刎而死,而是被杀死的。 不仅如此,宣王一脉所有的亲族,连带地方有名有姓的皇族,几乎全都被杀了个干净,就是以后有人要自认郑家人,估计都要被当成骗子。 趁着兵祸大肆屠杀大融皇族,说是郭整一人为之,没人肯信,都在说肯定是谢良臣主使的。 他既有这个胆子,这些地方官们也震惊于谢良臣的心狠手辣,都在猜测,恐怕等天下太平之后,除了如今在宫中安坐大位的小皇帝之外,郑氏再无开国先祖之嫡系血脉。 所以在徐州地方官员的想象中,谢良臣应该是个面容极其阴鸷,做事心狠手辣且极具上位者威严的人,属于看谁谁死,随时要拖人下去斩首的那种。 哪知见到真人后他们才发现,谢良臣不仅长得十分俊秀,而且比预想中还要年轻,更颠覆想象的是,他竟然看起来十分有亲和力? 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让徐州的官员们摸不着头脑,不过在想明白自家看似老实,实则腹黑的知州大人也是谢良臣的学生后,他们又释然了。 假象,这一切都是假象,这两人不是什么小白兔,是真的大灰狼,只是披了兔子皮而已。 谢良臣拉着李广深进城之后,两人相处的气氛已是融洽不少,在叙了些以前在国子监的旧事闲话后,李广深便开始给他介绍起了“新学”的进展后日后规划。 既为新学,自然不可能再学四书五经,而是主要学习理工知识,或者确切来说,是让他们学习机械制造和生产的知识。 一个国家若是动荡不安,被侵略者占领了土地,那么实业救国是行不通的,只能先用枪/杆子将侵略者赶走。 可是一旦国家建立,但是却积贫积弱的话,那么要想兴邦,必然得发展实业。 所谓实业,主要指的就是要生产实际可用的产品,创造价值,像金融这种以钱赚钱的不叫实业,叫投机。 虽然如今大融地方叛乱还未完全平息,但是也快了,所以实业发展也得提上日程。 而要发展实业,自然不可能靠读四书五经的文人,还得是理工科的学生才行。 对于谢良臣要办新学的想法,朝中也是有不少人反对的,不过因为有李御史的先例在前,他们提意见的方式已经委婉了不少。 谢良臣也没打算完全堵塞言路,在听完他们的意见后,也大体明白了他们在担心什么。 这些官员其实主要考虑的就是,就算大融生产出了许许多多的精美之物,但却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因为中原大地的茶叶、丝绸、瓷器和药材等已经十分受欢迎了,再大力发展低端的机器纺织的棉布或者其他制品,不见得别人会买。 而且就算对方一开始的时候大量买进,等发现本国市场被完全侵占,财富大量外流之后,肯定也会对其进行打压,不许大融商品再卖到对方境内。 对于他们的这点担心,谢良臣在再次感叹了一下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后,提出了打开思路的四个字——自由贸易。 前世撒克逊人想卖工业品到中国,可惜东西太粗糙,我国看不上,反而我们的丝绸、瓷器成了供不应求的奢侈品,每年有极大的贸易顺差,流入我国的白银几乎堆成山。 在如此情况下,对方做生意不是对手便开始了鸦/片战争,以坚船利炮要晚清政府进行“自由贸易”。 既是如此,那么不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好了,我们也可以派军舰扣门,要其自由贸易。 只不过我们送来的不是邪恶的鸦/片,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此若是还要抵抗,那就真是太不识抬举了。 对于谢良臣提出的可以由军队护航自由贸易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