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箱子里的大明 第437节 (第2/2页)
。 李道玄低声道:“问问他,蒙古骑兵冲锋时,他为何不趁机一起冲,明明那是他最好的机会。” 石坚听完,转口复述,黑着脸问了一遍。 王成功黑了黑脸:“我王成功虽然不是一条好汉,但也绝不可能和北蛮联手,丢不起这个人。” 李道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呀,刚才若是放下无谓的矜持,丢一丢人,说不定就打赢了,这条命就保下来了。” 石坚复述…… 王成功:“你是在看不起我吗?我死也就死了,这条命不要也罢,岂能做这种蠢事?” 李道玄笑:“你以为,你降了一次之后,再次造反就不蠢了?这种出尔反尔之辈,谁能容得下你?” 石坚复述…… 王成功:“反正我这条命也保不住了,我也知道朝廷不可能再接纳,你们把我砍了吧,只求你们放过王家岔堡里那群兄弟们,他们只是看到旱灾又来了,不反就活不了,只好跟着我造反。这叫做从犯,应该可以留一条命的吧?” 罗希:“砍了!砍了!把那两千反贼全砍了,省得他们一反再反,反了又反,简直无法无天了。” 然而,李道玄可没打算砍人。 就凭他们不趁着蒙古人出来的时候一起冲,就说明了这伙人还有那么一丢丢的抢救的必要性。 他也不打算多说废话了,压低声对石坚吩咐道:“带回去劳改。” 说完,他就沉默了下去。 石坚得了“最高指导”,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在朝廷的体系里也混了一阵,知道该说什么话了,笑着对罗希道:“罗将军,息怒息怒,为了这群小人物气坏了身子就不合算了。” 罗希:“哎呀,石将军劝的是,不能乱生气。” 石坚道:“末将我奉兵部之命,镇守黄河龙门大桥,那龙门大桥两侧桥头,有许多活计要做。要建城堡,要挖沟,要抬石,要挑石……往年这些事,都是征召民夫,让他们服徭役就能搞定,但是你也知道,现在民夫很少……” 罗希点头:“是啊,流寇闹了好些年,陕西和山西两地都十室九空,现在徭役都找不到人来服。” 石坚道:“可不是么,我那龙门桥头堡的活计,都找不到人来做。” 罗希这一下听懂了:“石将军的意思是,要把这些人弄去给你干活?” 石坚:“我拿火铳指着他们,不干活的就在脑门上来一铳。” 罗希:“此计大善!对这伙狗东西就该这样。” 这一下,罗希不说什么“砍了砍了”一类的话了,粗大腿要抓些壮丁回去干活,他这腿部挂件当然是摇旗呐喊帮腔。伸手对手着王成功一指:“行,再给你一次机会,跟着石将军去干活,别想着再玩什么花样。” 受降的事就这么谈妥了! 罗希自去写奏报,他当然不会写自己一接战就被击溃,险些丢了小命的蠢事,而是写成自己与贼寇大战三百回合,但因贼军有坚城可守,自己的士兵远来疲惫,所以吃了点小亏,攻不下王家岔。 就在这时候,石坚率领援军到来。 在石坚的援手下,官兵越战越勇,大获全胜,眼看要将流寇一举歼灭,突然又来了蒙古骑兵。 在这里罗希不敢邀功了,他知道再乱邀功要出事,便老老实实写,石坚用兵如神,一举将蒙古骑兵击溃,再将王成功擒获…… 至于击溃蒙古兵的具体经过嘛,那当然没必要写假东西来欺瞒朝廷,直接好好的写吧:石将军率一千名火铳兵,轮流开火,打了四轮,只用了十息的时间,便将蒙古骑兵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第742章 都在写小说是吧? 崇祯六年,京城,御书房。 崇祯皇帝朱由检,依旧在翻阅着奏章。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是很勤奋的皇帝了,但是奏章却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翻开一份奏章看了一眼,是个坏消息,紫金梁正率领流寇大军,向南挺进,在黄河北边的卫辉府附近活动。 卫辉府位于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之处,流寇一会儿出现在山西、一会儿钻进河南、一会儿窜进河北。 三个省的巡抚与总兵互相推诿,都说贼子不在自己的地盘里面,自己管不了。 朱由检的心情,好似坐下了一台跳楼机。 再翻下面的奏章。 兵部的官员说:“河南不塞太行之险,揖贼使入,不得无罪。” 再翻看一份奏章,还是兵部的官员说:河南官员和乡绅们联合上书,请求让三边总督洪承畴兼管山西、河南军务,兵部觉得这个方案很棒,可以统一事权,防止各省互相推诿,便于全面部署对流寇的围剿。 兵部还建议让三边总督洪承畴移驻三省交界的潼关,监制山西、河南二巡抚和曹文诏、邓玘、张应昌三总兵。 朱由检一看这奏报,就心生疑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