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第1/2页)
长芸停下脚步,眼里带上几分意味。 庄家忍不住恭敬道:“请问公子,这两首诗可有名字?能否透露一下这老诗人的姓名,好让我等膜拜膜拜。” 长芸酒下大作时,只写了诗,没有写诗名,故她不介意把诗名补上,留给让这世人传唱: “榜一的叫《破阵子》,榜二的叫《青玉案·元夕》。至于我的师父,他已隐世多年,不方便告知名讳,我只能透露他姓辛,目前在芸神国隐居。” 长芸说的都是大实话,除了在芸神国隐居这事。 她的话像石子丢进湖面,又激起台下的一阵涟漪。 庄家听罢,面上亦露出了笑容,眼尾处的笑纹使整个人显得没那么严肃了,他道: “既是辛大家的徒弟,我见公子仪表堂堂,也像是作诗的好手,可否请公子提笔写上一首自己的?” 长芸忍不住笑了两声,笑声爽朗清越,让闻者心生明快。她意味深长地道:“我师父门生众多,我只是资质平平的那个,就不露手出丑了。” “众多”两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辛弃疾的学生有数亿之多,多少人是背着他的诗长大的?又有多少代人是受他诗中的精神所感染? 想到这里,长芸神色一顿,转身看向那被挂在墙上的诗好一会,觉得诗歌也是传递生生不息精神文明的一种方式。 故在众人的灼灼目光下,她终是松口了:“既在场众人如此感兴趣,我便说这最后一首,你们想记便记,我只说一遍。” 她纵然喜欢那首《鹧鸪天·送人》,但诗歌离恨沧桑,过于深沉悲伤,不是长芸想留下来的诗,所以她改口说了另一首。 长芸将目光望至远处,那是,芸神国的方向,绵延的山遮住了家乡的模样。 “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长芸的话语抑扬顿挫,不慢亦不快,在场竟有大半的人都提笔将诗歌完整地记下了。 众人纷纷惊叹诗歌里明快的风格,阔大的气魄,为长芸道出的一腔热血豪情而扼腕唏嘘。 从此这位在芸神国隐居的辛大家定能凭借这三首诗载入书册,流传千古。 “年少万兜鍪……天下英雄谁敌手。”洛晟看向台上那墨发随风轻扬,目光坚毅,吐字豪迈的女子,心下一悸,沉喃道。 他知道,阿元就该是那样的人。 … 长芸走下玉石阶,不顾周遭人的殷切挽留,拉着洛晟就想离开了。 长芸扶额—— 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