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75节 (第1/3页)
这个话题转移得非常成功,苏辙闻言,若有所思:“与兄长一起代表豪放之章,莫不是那范希文范公?” 范公即范仲淹,写过《渔家傲·秋思》,其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只有唐人风度,曾令兄弟二人赞叹不已。 苏轼闻言却是敛起神色:“我何敢与范公相提并论?” 对那位贤士,苏轼一向是相当敬重的。 南宋。 辛弃疾也对这"另一个人"颇感兴趣,他和苏辙想到一起了:“这另一位代表,应是范文正公吧!” 好友陈亮不置可否,笑着打趣道:“辛兄之词亦有龙虎精神,这个人就不能是兄台你吗?” …… 辛弃疾爽快一下,摆摆手道:“同甫谬赞了,儿戏之作,不敢望东坡。” 辛弃疾有私心,范仲淹文才出众,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丹心赤血,他对他非常敬佩。若有人能与苏轼一起代表北宋的豪放词,他相信那人必定是范公! 【以上就是我们对词的一个简单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正题,一起来看苏轼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词牌名,又称百字令。】 中唐。 元稹忽然想起些什么,对白居易说到:“我记得乐天亦曾作过小词,所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其词牌是叫作《长相思》吧?” 白居易笑着颔首:“一时戏作,比之这首《念奴娇》短了许多,阔大之处亦不能及也。” 元稹却是豁达地摆摆手:“诶,乐天兄何出此言,依前所说,词起于隋唐,说不定你于此还有开创之功,由短章而发展至长调,应是后之词家因革。” 中唐时期市井文学渐兴,元稹对这些颇有了解,不过嘛……他略一皱眉: “就是这‘念奴’二字,看起来似有些眼熟。” 白居易与他知交相契,闻言也是一顿,不会是,他们想的那个念奴吧?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的倡女,长得很美,唱功尤其一绝,唐玄宗很喜欢她,对她曾有过“此女妖丽,眼色媚人”的评价。 后来有本书,叫《开元天宝遗事》,就记载过这件事,还说由于念奴唱歌实在太好听了,没有一天不在李隆基身边的。 念奴的艳名经过皇帝御口揄扬,又经风流润色,成为了文人竞相歌咏的题材,后来元稹写《连昌宫词》,所谓“念奴潜伴诸郎宿”,“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念奴娇”这个名字,大概是取意于这里。不过这个词牌是到北宋才有人写的。 说起来李隆基这个人也是……难评,我们熟知的两大词牌名都和他有关,另一个大家也学过,是《雨霖铃》。】 元白二人对视一眼俱是沉默,唐宋沿袭,文学之间的关涉果然良多。 “相传马嵬之变后,杨妃缢死,明皇驾回途中,风雨凄凄敲打銮驾金铃,明皇有感,悼念杨妃而作《雨霖铃》曲,这《雨霖铃》应是本于此吧!”白居易说到。 元稹颔首:“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若从此处袭来,那《雨霖铃》词,恐怕多有哀怨伤怀之音。” 可惜楚棠不曾顺势放出一首二首。具体风貌如何他们也无从得知了。 太极宫。 李世民的脸色又有转黑的趋势:“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李隆基这个孽障?!” 一个李隆基,养活了两朝文坛是吧! 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前面楚棠曾提到过,元稹写作《连昌宫词》,探讨唐朝治乱兴亡之因由。他还遗憾不能看到全篇,现在好了,从这几l句就可以看出来来,又是李隆基沉湎声色的锅! 未央宫。 本来还因为那几l句诗有点眼馋念奴美貌与歌喉的刘彻猛然清醒过来。 托李隆基的福,又因为那些诗人喜欢以汉代唐,刘彻这段时日以来明里暗里不知道被臣子提醒了多少遍要勤于政事少看美人歌舞,连jiejie平阳公主都有意无意来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