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节 (第2/2页)
众人哄堂大笑。 无他,殷博士说得太坦荡了。 只听殷博士继续道:“礼记第十八篇,学记,讲的就是教书,传道,授业的顺序。” 听到这,纪元下意识翻书。 他手头两本礼记。 一本手抄的《礼记》。 一本印刷的《礼记》。 即使翻的时候再小心,所有书页都有些褶皱。 他去年就在自学,冬假也不耽误,所以翻得也轻快。 纪元声音虽小,殷博士却看到他的动作,更注意到他的书早就看过许多遍。 其他学生见纪元去翻书,不知为何,下意识跟着学。 怎么回事! 现在纪元做什么,他们就本能地去做什么! 一时间,课堂上都是哗啦啦地翻书声。 殷博士看得有趣,继续道:“礼记第十八篇,开篇说,‘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什么意思呢?” “纪元你来说。” 啊? 让纪元讲? 这是今年新开的礼记课,大家都没学过啊。 纪元被点名,站起来道:“学,既有教导,也有学习,更有学校、教育等等的意思。” “用学记来命名,就是指本篇的内容,便是这些。” “后面也说记人学,教之义,是作为‘学’的解意。” 这就是古文难懂的地方。 礼记第十八篇的标题为《学记》。 听着简单。 可这个学,却不是单一的特指。 而是包括了上面说的所有含义。 教导,是对老师的。 学习,是对学生的。 学校,是对官方的。 教育,是整个方方面面的诠释。 一个简单的‘学’字。 想要表达的,便是上面种种概括。 学记,后面的记,就更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便是记录这些事情的意思。 这还只是标题。 后面记人学,教之义。 既是帮忙解释‘学’,也同样引申出其他理解。 标题两个字,代表了那么多含义。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对方给你发送了一个超链接。 看着平平无奇,点开之后,全都是字! 全都是! 所以说五经难。 他们去年学的那三本,夫子们也不讲这是学习,只说通读,也是这个道理。 没想到的是,殷博士一来,便要他们解意,还要从源头开始解。 学生们之前接触得浅显,显然猛然一听,只觉得头都大了。 殷博士看着笑眯眯地,立刻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而殷博士根本不用翻书,所有的内容张口便来。 仿若整本《礼记》都在脑子里一样。 那可是十万字的礼记。 太厉害了吧。 这也佐证他方才说浙东余姚读书风气之盛。 如果说对礼记本篇熟练的话,那引经据典,就更让人侧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